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廉政文化 >> 廉政文苑 >> 正文
清如水 平如衡
2022-05-24 11:20 范永林  中国纪检监察报   (点击: )

明正德年间(1506年-1521年),光化知县在县衙大堂后修建了一座“水衡堂”,名字取自当地民谣“清如水,平如衡”。原来宋朝的叶康直曾任光化知县,丰稷曾任谷城县令,两人政绩突出,颇得百姓好评,遂有“叶光化,丰谷城,清如水,平如衡”的民谣流传后世。这篇文章我们讲讲丰稷的故事。

丰稷是宋仁宗嘉祐四年(1059年)的进士。进士及第后,他曾任六合县主簿,不久迁为谷城县令,谷城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境内。当地豪强常向地方官送礼请托办事,之前的县令很少能拒绝他们的赠礼,常会迷失自我,只有丰稷能予以拒绝,以廉明而著称。当时曾巩为襄州知州,是丰稷的长官,他非常看重丰稷,在丰稷离开谷城的时候,特意写了一首赠诗,其中有这么几句:“闳材壮思风雨发,绿鬓少年冰雪清。读书一见若经诵,下笔千言能立成。精微自得有天质,操行秀出存乡评。”曾巩不仅称颂丰稷过人的文学才华,对他冰雪般清润的节操也大加赞赏。

宋神宗元丰元年(1078年),丰稷任左谏议大夫安焘的属官,他的同事出行时大肆装扮车马,十分讲究派头,丰稷却以为一马一卒足矣,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拜访乡亲,询问疾苦,不管是对待长官还是属下,都极尽礼节,于是安焘更加器重他,命他随同出使高丽。船行海上,狂风袭来,船差一点就要倾覆,众人惶恐不知如何是好,而丰稷面色沉静,安焘握着他的手赞叹说:“有诸内必形诸外,你的胸怀不可估量啊”。后来,宋神宗也惊叹于他的胆略,让他担任监察御史。

丰稷在监察御史任上,不畏权势,秉公问政。当时章惇任参知政事,章惇这人可不简单,出身官宦世家,年少登第,才华横溢,能写一手好文章,深受王安石器重。王安石变法期间,他参与新法制定,权势显赫,但也得罪了不少人。他的父亲章俞仗着儿子的权力横行乡里,霸占了乡民沈立的良田,沈立无奈之下在章惇入朝的路上拦住他,章惇不仅没有还以公道,还将沈立关进大牢,并暗中派人去请求御史朱服压下此事,朱服没有答应,将此事公之于众。朝廷下诏让丰稷审理此案,他铁面无私,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,分辨是非曲直,丝毫不袒护章惇,章惇因此获罪,从此两人结下仇怨。

宋徽宗时,丰稷又弹劾蔡京,直言若任用蔡京,祖宗的基业就要堕毁,到时忠臣寒心,良士痛骨。丰稷为朝廷、为天下贤人君子而担忧,并不为个人的身家性命担忧。他接连得罪章惇、蔡京,其仕途坎坷也就不难想象了。生性耿介的他,与当朝官员争论不合便自请外任。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年),丰稷以枢密直学士守越州,恰巧遇到蝗灾,谷价飞涨,百姓食不果腹,丰稷打开粮仓赈济灾民,他的下属苦劝他,等到朝廷批准再放粮,丰稷怒斥:“等到批复下来,百姓都饿死了,有什么责任我来承担,不会牵累各位。”不久,丰稷果真上书自劾,但朝廷念在他以民为先,没有对他责罚。

宦海沉浮,丰稷饱受颠沛辗转之苦,最终除籍为民,老死建州。直到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年)才被追复为学士,赐谥号“清敏”。《追复枢密直学士诰》称赞丰稷“好学如颜子,能克己以为人;养气若孟轲,不动心而勇义。精忠峻节,直道危言”。这是别人对丰稷的评价,丰稷对自己的期许则可见于他写的一首《荷花》诗,诗中有这样一句:“人心正畏暑,水面独摇风”,莲花不惧湿热的天气,反而享受着夏日的风,在水面上摇曳生姿,不必人云亦云,但求无愧我心。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