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建工作 >> 党建文章 >> 正文
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
2022-04-08 08:15 王丹妮 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  (点击: )

2014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时曾动情地说,“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,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。”长期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,指出焦裕禄精神“过去是、现在是、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”。焦裕禄精神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?又是怎样的精神内涵值得永远传承?

时间回到50余年前。长期泛滥的黄河夺走了兰考肥沃的土地,只留下起伏的沙丘和成片的盐碱地,使得当地“冬春风沙狂,夏秋水汪汪,一年劳动半年糠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多次领导兰考全县人民治理内涝、风沙、盐碱三大自然灾害,却一直没能找到根治的方法。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副主任董亚娜向记者介绍,“当时灾害导致地里没有收成,很多人不得不外出逃荒要饭。焦裕禄书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来到兰考的。”

灾害,成了兰考人民摆脱饥荒贫穷的“拦路虎”;人民,向党再次发出了改善生存条件的呼喊。

今年83岁的雷中江,正是当时逃荒流的亲历者。1963年春天,刚刚经历了大涝的兰考因无法组织春播,很多人不得不外出乞讨,雷中江也准备扒火车到安徽要饭。正在火车站考察灾民外流情况的焦裕禄,一眼就注意到了他。雷中江对记者回忆道,“当时焦书记握着我的手,扶着我的肩膀说,都是我们没有把工作搞好,让你们受苦了。这几句话说得很沉重。”

“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,越是困难越是锻炼人。请组织放心,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!”面对田地荒芜、百姓乞讨的残酷现实,焦裕禄没有退缩。

带着党组织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,焦裕禄下定决心大干一场。从1963年7月开始,焦裕禄扑下身子,询问、倾听、观察,“亲自把兰考县1094平方公里土地的自然情况摸透,掂一掂兰考的‘三害’到底有多大分量”。

组建风沙勘察队、“三害”调查队,焦裕禄带领兰考党员干部,历时4个月在全县观风口、探流沙、追洪水、尝盐碱,长途跋涉5000多里,查清全县大小风口84个,锁定沙丘1600个,不仅找到了翻淤压沙、排涝治碱、植树造林等消除灾害、恢复生产的好方法,还拿出了三到五年改变兰考现状的治理蓝图。

在与兰考人民一起奋战的日子里,焦裕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治理灾害、改变兰考面貌的事业上,几乎顾不上家里的事。在开封市,记者见到了焦裕禄的长子焦国庆,儿时的他曾因看“白戏”受过父亲的严厉批评。焦裕禄始终对家人严格要求,教育子女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。“父亲一直对我们要求很严,始终强调我们是人民的一员。”谈起父亲对自己最大的影响,焦国庆说,“他去世后,我们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些,也特别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,把父亲的这份荣誉当作动力而不是包袱。”

泡桐锁住了风沙,沙丘平整为耕地,焦裕禄也永远留在了兰考。尽管在兰考任职时间不长,但他以身作则的艰苦奋斗,与灾害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,深入群众调研的求实态度,为兰考的“三害”治理闯出了一条新路,深深激发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、自强不息的昂扬斗志。兰考一代代党员干部不断续写改天换地、日新月异的精彩篇章,使得当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,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幸福之路。如今,走进当年焦裕禄探索治沙良策的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,农舍雅致,道路整洁,人们已经很难想象昔日风沙弥漫、田毁苗亡的景象。2020年,张庄村集体经济收入79万余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.5万余元。“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,焦裕禄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不忘初心,时刻不忘自己为了谁、做什么。”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对记者说道。

斯人已去,精神永存。在焦裕禄纪念馆展厅的一角,摆放着焦裕禄办公室的复原场景——陈旧的木桌椅、搪瓷缸,昏黄的灯光,向参观者展现着当年兰考干部深夜讨论治理“三害”的情形。焦裕禄纪念园办公室主任孔留根指着墙上的几幅挂图对记者说,“这是焦裕禄书记当年手绘版本的复制品,详细地画了‘三害’调查路线、灾情分布和河流治理设想。可以说治理‘三害’的过程就是焦裕禄精神的锻造过程。”在兰考的475天时间里,焦裕禄用对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真情和实际行动,写就了亲民爱民、艰苦奋斗、科学求实、迎难而上、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,树立了又一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,感染、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。

焦裕禄精神是一面镜子,是党员干部对照学习的标尺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、唯独没有他自己”的公仆情怀,凡事探求就里、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”的求实作风,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、“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”的奋斗精神,艰苦朴素、廉洁奉公、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的道德情操,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、好干部。

历史川流不息,精神代代相传。1963年,焦裕禄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,亲手种下一棵泡桐幼苗,人们亲切地称之为“焦桐”。如今,这棵泡桐树枝繁叶茂,老根上新生发的几株新苗向阳而生,就像焦裕禄精神历经几十年依然深植党员干部心中,而且不断赓续传承、发扬光大。

关闭窗口